close
  最近台灣溫度高達30幾度,熱得讓人心煩氣躁,但一眼望去,中午的校園中竟還有人穿著厚厚的羽絨外套,不禁令人擔心他的身體是不是出了什麼狀況。上前問:「同學,你很冷嗎?」,他冷冷地回答:「你不懂,有一種冷,叫媽媽覺得你冷。」
 
  家人對我們關懷是一種溫暖,但它也形成了一種觀點,他人對自己的觀點。從小到大,我們是不是不知不覺地受到這些觀點的影響?當準備出發去公園玩的女孩,被媽媽叫住... ...
 
媽媽說:沒穿外套,不能去公園玩。
女孩說:可是我覺得不冷,為什麼要穿外套。
媽媽說:沒穿外套,就不准出門。
女孩說:可是穿外套不方便玩。... ...
在女孩極力的抗爭下,最終只能含著淚、懷著不舒服的情緒,穿上外套出門。
 
  身為孩子的我們,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感受嗎?還是是大人覺得我們"應該"要有的感受呢?如果你跌倒了,你哭喊著痛,但父母卻告訴你,這種小傷根本就不會痛,趕快自己站起來。那你是不是就不知道那種感覺叫做"痛",或是你對自己說謊,告訴自己"這一點都不痛"。為了生存,為了獲得父母親的認同,所以我們學會了說謊,假裝自己的真實感受不存在,但無論是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痛,都被你選擇性地忽略,最終傷痛只會更嚴重,最終揭開上面那層虛偽的結痂,才發現裡面的發炎、化膿、腐敗,然而有些人至死都不願正視自己曾有的感受。
 
  身為人,我們都有自己的感受,身體上的感受,我們會感覺冷,會感覺熱,有時害怕地全身發抖,有時卻緊張地手心冒汗,有時氣到頭腦發脹,有時鬱悶到胸口發悶。情緒上的感受,我們看到喜愛的東西我們會興奮,我們被誤解時會憤怒,對於未知我們會恐懼,開心與悲傷、各種感受充滿著我們的感官,但你曾認認真真體驗它嗎?
 
  這些感受不就是我們身為人、存活在這世上的證明嗎?因為我們對外物有所感,對己有所感,所以我們將這些感受反饋給這世間。人類的痛苦來自"自己對自己的謊言",因為我們對自己撒謊了,言不由衷地強迫自己學會生存,所以我們學會"指責"、"討好"、"打岔逃避",期待能保護自己,讓自己是有價值的、被認同的,但這樣的自己卻背負著世界上最沉重的情緒枷鎖,這些嚴重發炎化膿的傷口最後累積成情緒的病灶,因為沒有好好聆聽身體與心靈發出的信號,所以各種身心疾病齊發作,而這樣的教育模式我們也會有樣學樣地帶給下一代。  
  
  "世界上有一種冷,叫做媽媽覺得你冷",一句玩笑話,包含著母親對孩子的關懷與叮嚀,有媽媽的孩子像個寶,不時被呵護,但身為孩子的我們,請別忘記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與認知體會身體的感受。因為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是否需要加外套,當然你也可以有備無患,選擇帶著外套(母親的叮嚀)出門,方案很多,但我們得學會自己決定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,而不是中暑後推卸責任,說一句"都是我媽叫我穿的。"
 
曼聲細語:請記得你可以擁有自己的感受,而不是"應該"擁有別人所說的那些感受。  花點時間,傾聽自己的需求、自己的情緒,善待自己。
 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親子關係 情緒 情感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ing 的頭像
    ning

    寧境-內向 X 專注 X 成長

    n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